肇慶堅決落實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以“兩工兩農”鄉鎮示范建設下好先手棋
肇慶金利高新區園區產業集聚,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處處迸發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西江日報記者 劉春林 攝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則國家強。
黨的二十大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強調,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這是省委立足新發展階段為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出的戰略性舉措。
聚焦這一工程,我市全面統籌縣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創造性啟動“兩工兩農”(高要區金利鎮、四會市大沙鎮、鼎湖區沙浦鎮、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4個鄉鎮示范建設,引領全市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一體推進富縣強鎮興村,著力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努力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肇慶路徑”。
下好“百千萬工程”先手棋
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在縣、薄弱環節在鎮、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半珠半山”、“半城半鄉”仍是我市最大的市情。
“百千萬工程”是我省“三農”工作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舉措,也是肇慶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 “關鍵一戰”。
下好先手棋,一刻也不能等。省委全會召開不久后,我市緊鑼密鼓召開了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肇慶分會場分組會議、市“兩會”等大會,把落實省“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一號工程”來抓,全面分解、細化、落實工程任務,并把“富縣行動”列為2023年經濟建設十項行動之一,千方百計激發提升縣鎮村內生動能。
我市還先后在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高要區金利鎮召開高質量發展現場會,黨政主要領導深入四會大沙、鼎湖沙浦等特色鎮調研考察,全面貫徹落實省“百千萬工程”精神,強化全市一盤棋思想,統籌全市資源力量,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推進強縣聯鎮帶村,全力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
圍繞“百千萬工程”這張“施工圖”,我市堅持把縣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更好地統籌起來,一體推進富縣強鎮興村,把每一粒高質量發展的細胞做強做精做優,一步一腳印把“施工圖”轉化為“實景圖”。
富縣方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壯大縣域經濟,東部板塊要聚焦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城市功能品質,打造成為帶動全市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西部板塊要聚焦提升生態保障和綠色發展能力,打造綠色發展新標桿,完善差異化考評機制,推動各地打好特色牌、協作牌。
強鎮方面,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作用,扎實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促進水電氣路網等一體化布局和共建共享,推動各鄉鎮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打造一批全國千強鎮、全省百強鎮。
興村方面,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富民興村產業,打造一批示范村、經濟強村,建設一批美麗休閑鄉村、鄉村旅游重點村,打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隊伍。
以“兩工兩農”示范建設率先破題
走進鼎湖區沙浦鎮的天湖鷺鳥生態邨,可見綠樹環繞、碧水相依,數萬只鷺鳥棲息其中,時而臨水嬉戲,時而乘風飛翔,時而與過客“親密接觸”,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
鷺鳥天堂,唯美沙浦。近年來,沙浦鎮充分發揮鎮域優勢,全力推動鄉村振興,著力打造肇慶市第一批精品示范鎮,全域爭創國家農業公園,一幅魚鷺綠韻、鎮強民富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位于沙浦鎮東南面的高要金利鎮,是馳名的“中國小五金之鄉”,但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該鎮有著不少“成長的煩惱”:人口眾多但配套服務落后,存在著“大腳穿小鞋”“小馬拉大車”等問題。
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短板要在發展中補齊。上個月初,我市在高要區金利鎮召開新年“第一會”,打響我市落實省“百千萬工程”的頭炮,大力推動金利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加快把金利建設為千億級產業大鎮、制造強鎮,讓金利成為攜手佛山一體化發展、加速融入廣州都市圈的橋頭堡。
大沙鎮和金利鎮資源優勢明顯,工農特色鮮明,是促進城鄉融合的理想“粘合劑”、“潤滑油”。為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我市堅持示范帶動、分類施策、分批推進,在全市范圍內先行啟動包括高要區金利鎮、四會市大沙鎮、鼎湖區沙浦鎮、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的“兩工兩農”示范建設。
一子活,全盤皆開。通過“兩工兩農”示范建設,各縣(市、區)正全力推進重點鎮、特色鎮建設,打造一批全國千強鎮、全省百強鎮。同時,加強本地鎮與外市專業鎮聯動發展,促進跨區域合作,積極承接珠三角核心區專業鎮產業有序轉移和優質資源要素外溢。
全市“一盤棋” 跑好“接力賽”
春節過后不久,德慶縣永豐鎮把新春首場會議開在了田間地頭,鎮委、鎮政府一班人與村干部謀劃新一年產業項目。
抓好落實“百千萬工程”,縣(市、區)委書記發揮“一線總指揮”職責作用,鄉鎮(街道)黨委書記當好“一線施工隊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發揮“領頭雁”作用。
當前,我市正積極構建市級統籌、縣負主責、鎮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面分解、細化、落實工程任務。市直部門加強與上級省直部門的聯系,從政策層面爭取對我市更大支持。各地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積極統籌多元資金用于縣鎮村建設。同時建立新型幫扶協作機制,推動城市人才、工商資本入縣下鄉,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堅實的人才支撐。
“要大力培育一批‘田秀才’、‘土專家’、‘新農人’成為產業振興生力軍?!苯衲晔蓵陂g,省人大代表、德慶縣副縣長、官圩鎮黨委書記植思華圍繞“百千萬工程”帶去了人才振興、做優做強粵字號“土特產”等建議。她建議要優化完善人才政策,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凝聚各方力量,以培育助農人新農人夯實鄉村產業發展根基。
跑好“接力賽”,拓寬振興路。隨著機制、政策、人才等各樣要素不斷健全、充實,我市將匯聚起推動縣鎮村發展的磅礴力量,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賽道上持續跑出肇慶加速度。